减刑假释信息化是最高法院高度关注并强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建立减刑假释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是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办案效率较低、文书差错较高及对六类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后案多人少等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减刑假释审判管理方面存在的数据不准确、信息不全面、监控不及时、幅度不平衡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安阳中院审监庭在2011年原有自主研发减刑软件系统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不断实践和改进, 成功实现了与刑罚执行机关罪犯管理信息共享。 其中,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信息化是基础,监狱与法院实现数据共享是关键。此软件通过设定的程序,无需手动输入,即可自动生成相关法律文书,使减刑案件办案效率提高了50%以上,不仅每年可节省上万元的打印费用,让审判人员从繁重的文书手工录入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调查、核实、审理案件上,有效防止了法律文书差错的发生,使减刑案件质效大幅度提升。
安阳中院审监庭每年办理减刑假释案件1000余起。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只有一个月,具有审理时间短、案件数量多、重复性强等特点。面对大量工作,难免会出现文字错误、刑期计算失误等差错,这是长期困扰减刑假释案件办案法官的难题。审监庭在长期摸索的基础上,为提高办案质量,审判法官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研制了减刑软件系统,办案法官把罪犯的基本情况、原判情况、服刑中的改造表现、刑罚执行机关的建议情况、合议庭评议结果等输入模板软件,系统会自动提取并生成减刑后刑期的起止日期,并将裁定书、送达回证等法律文书自动生成。该模板系统有效遏制了刑期计算等差错的频繁发生,提高了审判效率,规范了办案程序,保证了办案质量。但该系统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自动化”,相关信息还需要办案人员手工录入。事实上,对于减刑罪犯的相关信息,在刑罚执行机关提请减刑时都要一并报送至法院,如何将监狱提请减刑的信息共享,免去重复录入之苦,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面对案多人少的现实困难,审监庭不等不靠,在无经费支持,无技术支撑的情况下,通过自行摸索,在信息共享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克难攻坚,最终攻克了减刑信息共享这一瓶颈,真正实现了减刑工作的信息自动化——首先,提请减刑、假释的刑罚执行机关按要求格式制作《提请罪犯减刑、假释基本情况汇总表》,并在报送减刑、假释卷宗的同时附上电子版表格;法院在收到案件材料后,由合议庭进行数据信息与书面材料的核查审理,经过对减刑假释罪犯逐一审讯,对相关证人进行调查取证、走访核实,对有必要开庭审理的进行开庭审理,并按规定公示减刑假释罪犯的相关信息等一系列严格的审理程序,最终根据合议庭逐案评议情况,对电子表格进行核对修改;最后将修改后的电子表格导入减刑软件系统的文书模板,刑事裁定书、送达回证等相关法律文书即可批量自动生成。
减刑信息自动化重大突破的实现,首先,有效利用了刑罚执行机关的信息资源,避免了重复劳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案多人少、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效果明显。其次,在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程序规程和文书格式上得到了统一,办案程序更加明朗、合法、规范。第三,通过统一《提请罪犯减刑、假释基本情况汇总表》格式,减刑罪犯的基本情况、日常考核成绩、减刑从宽从严情形等信息,一目了然,直观清晰,使减刑假释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第四,此项创新与类似软件系统动辄数万元的研发成本相比,简单易学,操作方便,使用效果更好,受到了刑罚执行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