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潘建军在全市法院第二季度民事审判“三讲三评”工作会议上,聚焦审执衔接痛点问题授课讲评。这是安阳中院执行局深度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执行工作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主动前移执行视角,以能动司法护航执行质效提升的务实探索,彰显出从源头破解执行难题的坚定决心。
讲评现场,潘建军紧扣执行场景“以案说法”,围绕22个履行要点、4个具体问题,从实操视角详细拆解民事调解书申请执行率偏高、裁判文书判项不明晰、可执行性较低、权利义务指向模糊等堵点问题,结合具体典型案例,从执行依据瑕疵如何拖慢执行节奏,到判项模糊怎样引发次生矛盾,将执行实务中的“卡脖子”困境直观呈现。这堂“执行需求前置课”,有效强化了民事法官“执行导向”思维,促使审判环节主动嵌入执行考量:规范文书制作精度,清晰权利义务边界,从源头减少因判项缺陷滋生的执行障碍,筑牢审执协同“第一道防线”。
安阳中院执行局从“更有利于执行”的工作理念出发,主动前移治理端口,通过“授课讲评”为审判嵌入“执行适配基因”,更有利于提升执行效率和效果,也让“立审执协同”从理念落地为破解执行难题的治理实效。同时,安阳中院执行局还建立有“一案一研判、一类一建议”工作机制。工作中,对执行受阻的个案进行逆向溯源,深挖各类执行依据中导致履行困难的“症结”;针对反复出现的同类难题,系统梳理、提炼共性前端成因,向审判部门、仲裁委员会、金融机构等案件多发部门机构精准制发《执行建议书》。从个案“清淤”到类案“疏浚”,有力推动了前端行为与执行需求深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