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全市法院广大干警的群众观念、群众感情,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从3月5日起,我院开展为期近3个月的“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活动。作为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如何真正把“司法为民”理念落到实处,有时候需要我们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活动中每位干警都结合自已的工作岗位、工作特点,认真反思自己在过去工作中的作风、态度,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问题,理清思路,寻找突破口,气氛热烈。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得到平等。当我为解决纠纷求诸法律途径时,我希望不要有“门难进、事难办”的担忧。我希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这里得到完全的体现。假如我是当事人,我渴望受到尊重。我希望法官能够尊重我的人格尊严,让我感受到司法的人性温暖:进门时能有一张笑脸,出门时能有一句送别的话。当我陈述案情始末、诉说情由苦衷时能够得到耐心地倾听,当我咨询法律问题,表达疑惑不解时能够给予真诚的解答。
假如我是当事人,我最期望得到的是一份公正的判决。我希望法院和法官能真正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我还希望这公正的判决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
虽然我只是一个书记员,在工作中的力量很小很薄弱,但在当事人眼里、心里我们每一个人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法院的形象,我们是一名法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五多五少”。一要多一份尊重少一点傲慢。要逐步提升自我修养,培养职业素养,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尊重当事人,理解当事人,关心当事人。在工作中对所有群众一视同仁。二要多一份热情少一点冷漠。作为一名书记员,虽然专业能力有限,但当当事人陈述案情始末、诉说情由苦衷时能够报以耐心地倾听,对当事人多几句主动热情问候,多几分关切帮助,让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法院工作人员的温暖,力戒对群众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敷衍推诿。三要多一份便利少一点障碍。在开庭记录的时候手速快一点,力争把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达完整的记录下来,在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的时候,尽量把后续的工作做好,让当事人少跑一趟。四要多一份疏导少一点训斥。诉讼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对抗,很多当事人开庭时都带着纠结、愤懑、怨悔等复杂的思想情绪。在工作中要注意用心倾听,积极疏导。在诠释法律时要通俗易懂,帮助引导群众消除隔阂,减少误解。坚决杜绝横眉冷对,指责批评,粗暴蛮横。五要多一份认真少一点粗心。自己必须杜绝粗心大意、无故拖延、贻误工作的行为,认真、及时地完成本职工作。认真对待群众每一项诉求,认真接待好每一个当事人,认真校对好每一份法律文书。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马虎、粗心大意。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活动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树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司法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