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谋其政”是自古以来的真理,法院就是一个为人民百姓服务的部门,法官与当事人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更好的为当事人服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任何一位法官都应该从“假如我是当事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工作是否能让当事人满意,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对我们法院工作的期许。在现今网络监督“无处不在”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注重自省,从当事人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工作,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成为了网民们群起而攻之的对象。通过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我发现很多事情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当自己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时,想想假如自己是当事人,便会明白,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正是构筑法院整体公信力的一砖一瓦。
想清楚这些,再去看看自己的工作职责,我发现我可以为当事人做很多事,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以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当我在办公室接到电话,问我法院交纳诉讼费账号的时候,我可以准确地告诉他,让他不要多跑几趟。当我碰到找不到开庭地点的当事人,我会亲自带他去那里。门禁保护了我们法官,但不能成为阻隔法官和群众感情的墙。当事人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当事人自己有事要办也容易着急,在实践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法官加强自我修养,以微笑来接待当事人,耐心的倾听当事人的难处,细心的解答他们的疑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当事人明白法律规定的同时感受到法院的温情。
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在立案的时候遇到热情的法官。一走进立案庭,我就能听到“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这样亲切的问话。希望感受到立案庭的法官热情耐心的服务。
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走时有一句客气的“您慢走”,让我感受到司法的人性温暖。我不会因为不熟悉办案流程而担心;不会因为没有认识的法官而害怕;不会因为我贫穷而心虚。庭审过程中,希望法官公平公正,不出现与一方当事人或辩护人表现出熟识的情形,彰显法庭的公正严明。希望法院能高效结案,及时得到公正的裁判。
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能够遇到这样为民的法官。他们倾听民声、维护民权、化解民怨,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应民之所求、谋民之所忧。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以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多一份微笑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倾听少一份厌烦,多一份公正少一份偏袒,树立文明执法理念,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刻感悟当事人的处境难处,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切实工作,让百姓满意,彰显司法的公正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