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相伴,可以开阔我的视野;以书相伴,可以丰富我的知识;以书相伴,可以充实我的生活,读一本好书交一个益友,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市法院开展“书香致远,品书修德”活动中,每月品读一本好书,养成读好书、品好书、修好德的良好习惯,通过读书,“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
一勤天下无难事。立言、立德、立功是封建时期人们最高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们的终身目标,曾国藩是这么做的,也实现的人生的最高追求。读《曾国藩家书》这本书使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所了解,曾国藩对自己人生价值相当明确,终身读书,读书之勤,古今少有。书中写到“以勤治事”,他在军中要求自己每日早起,练兵督训,处理公事,开展一天的工作,他认为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而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雷打不动,并且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不仅如此,他曾上千次提到他弟弟们的学习状况,勉励弟弟要勤读书,他认为看、读、写三者不可或缺,字里行间都是居家苦学,拥有恒心,同时也流露出那份浓浓的亲情与友情。正是这种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诣连毛泽东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读了家书,我深深感受到,勤俭自律,坚持不懈是我们当代青年人所需要学习的,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重要软实力,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璀璨不绝的基因。青年人就应当以勤奋之举引领自己积极向上,以昂扬斗志投入工作、履职尽责。
勤劳克服惰性,谦虚克服骄傲,一个人如果既勤劳又谦虚,必然心胸宽广。作为青年一代,学习传统文化,谨言慎行,立志有恒,用传统文化重构我们的伦理道德,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信仰,用信仰来规范我们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正确面对社会,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