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体生活

临淇老集街

  发布时间:2018-07-30 10:01:53


    临淇是一个商业繁华的小镇,我早有耳闻,熟知她的人都称临淇为“小香港”,从人们对她的这个俗称可见一斑。二〇一八年一月,我有幸来到这样一个素有“鸡鸣闻四县”的商贾要镇,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将与她朝夕相处,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莫大的机缘。

    临淇因临近淇水而得名,其特产丰富,淇河鲫鱼、临淇小磨香油、临淇豆腐、临淇水煎包等都是著名的特产,这些物产带来了临淇的商业繁华,促使临淇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流集散地,临淇老集街就集中体现了临淇曾经辉煌的商业景象,从这个侧面来看,临淇一定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小镇。

    我总喜欢到一个地方后,小住一段时间,或步行或夹带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街走巷,随便逛逛看看,随手拍拍记记,用心慢慢的去品味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领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值得铭记的事物,那悠久灿烂的建筑就是一种值得倍加珍惜的历史素材,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解人。

    戊戌狗年的春节前一天,也就是丁酉鸡年的腊月三十,此刻家家户户贴春联,迎接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我却独自步行去了一趟临淇老集街,陪伴我的就是一部破旧数码相机,我想通过我和相机去细细体味一段历史悠久的商业画卷。

    从老集街东头的法庭大门出发,绕过一棵还很稚嫩的银杏树,一路向西走过,跨过东环路,经过镇党委政府大门,几株高大的玉兰在寒风中顽强的生长,枝头挂满了灰褐色的花骨朵,远远望去那膨胀的花骨朵儿就像一群灵动的小孩子头戴尖尖的大绒帽,站在寒风凛冽的枝头迎接新春的到来。

    深深的巷道通过高大的两层或三层拱形门楼道口,一直延伸向远方,连接着家家户户。拱形门楼有方形亦有圆形,那方形门楼的正前面,一颗熠熠发光的鲜红五角星,显得特别醒目,牢牢的刻上了那个年代的时代烙印。再往西行就是圆形门楼,紧挨着的是供销合作社的蓝砖瓦房。有的地方早已把这些不是历史文物的建筑拆得体无完肤,甚至从此绝迹。我想在历史的滚滚长河里,总会有那么一天,今天的我们也终将成为昨天的历史。

    被历史沧桑浸润过的石头,依旧光滑有力,带着那种历史的厚重永远在慢慢地书写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仔细查看,我想这里曾经一定是方圆百里的生命泉。春风拂面,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了那萧萧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你追我赶的孩童,那取得井水后盈盈笑意的脸庞。耳边响起了马的嘶鸣声,更有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好一派繁华闹市的景象。

    那错综复杂亦显得狭窄逼仄的胡同带着节日的喜庆,远远的向胡同里眺望,红红的对联浅浅的映入眼帘,漂浮不定的红灯笼高高的点缀着苍老的建筑,来来往往的人们穿梭在胡同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已忘却了身边的这些熟视无睹的建筑,这些曾经带给他们无限快乐自豪的商店。看着这些略显厚重感的建筑,我思绪平静,就这样寂寞的站立在她们身边,心中有种踏实感,也许静静的守候就是一种巨大的爱。

    一路向西走过,穿过商业街的庙宇,再往西行,道路就有点儿向右弯曲,直到西环路,老集街到此划上了句号,将来能不能向西拓展道路,我不知道。回想走过的路,看到的景,那老集街各式各样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不难看出由土坯房、蓝砖瓦房、红砖瓦房、水泥砖混平顶房等建筑,这些运用不同材料组成的建筑,也包含着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样式。

    回想各种各样的门头匾额,我仿佛置身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东京汴梁繁华的都市场景,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庙宇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玉器等琳琅满目的商品,此外还有医药、铁匠、看相等各行各业,街市中行人如织、车水马龙,好一副绘色绘形的商业都市景象。我不禁惊呆了,老集街里曾经存在或是现在仍然营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信用社、供销社、百货公司、农机公司、种子公司、小吃馆、小卖部、客栈、现代工厂等各类经营主体应有尽有,还有修牙、理发、洗澡、铆称、打铁、榨油、算卦、医药等各行各业,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场景中,眼前的这一切亦真亦幻。

    如今的老集街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但残存的建筑仍旧是不能磨灭的传说。老集街也在发生着嬗变,她越来越长了,站在镇党委政府大门所在地往东望去,穿过东环路,老集街一直延伸到吕庄村,可能不久的将来还要到达东边的高速引路。她也变得越来越美丽了,随着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美丽的淇苑广场就矗立在老集街旁,犹如一颗美丽的珍珠被老集街串起来了,不远的将来美丽乡村的建设硕果定能将老集街装扮得更加文明、美好。

    老集街就是这个小镇的缩影,一条街成就了一座古镇,一条街也见证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临淇也将踏着这条街一直走向远方。

责任编辑:郭向兵    

文章出处:林州市法院    



关闭窗口

地址:安阳市文峰大道东段中级人民法院   邮编:455000   咨询电话:0372-3163078  
您是第 49019829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