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来法院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从学校到法院,从学习到工作,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重心,角色的巨大转变,让这段时间充满太多的故事。繁重琐碎的工作之余,我们需要静静,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最初的心声。
听内心的声音,它带我们回到了下面的场景。小时候,电视剧中的法官总是让我深深的迷恋:高高的法台上,他们明断是非、学识渊博、庄严神圣,像英雄般守护者一个国家的公平与正义。那时便暗暗发誓,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这样的法官,带着这个梦想,在专业选择时果断选择法学,在职业选择时毅然选择法院;入院第一天穿制服,小心翼翼地在自己胸前别上法徽,在镜头前展露出自信的微笑;第一次给当事人打电话,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要说的每句话,对着话筒激动地说:“您好,这里是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听内心的声音,我们总是在幸福地抱怨着自己的“职业病”。当大家为弱者被侵害义愤填膺时,我们在想,认定犯罪需要收集哪些证据、证据的不同将会导致天壤之别?当别人喝新鲜鲜榨果汁时,我们在想,这个榨汁机的技术特征有没有落入到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这一件件小事一直提醒着我们,这份职业不仅带给我们无限的荣光,也赋予我们沉甸甸的使命。
听内心的声音,它告诉我们,追梦路上会遇见更优秀的自己。如今已两鬓斑斑的你,80年代刚走出象牙塔便坚定地选择法院,那时的决定可谓青涩,但之后的坚持却是花开后成熟的果实,30多年来,你凭借着自身不懈的追求、探索与努力,用扎实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办案经验书写着对司法审判事业的一腔情怀。还有渐入中年的你,家在外地,长期不能和家人团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多年寸积铢累、码字数万,终成法官中的办案能手。还有正值青年的你,每天通勤几小时,却甘做裁判文书的最后一行,用键盘书写自己的青春,映衬着每个案件的精彩斑斓。我们一路塑造最美的自己,拼搏前行。
听内心的声音,它告诉我们,追梦路上我们从不孤独。在安阳中院这个大家庭里,我们遇到了“良师”和“益友”。所谓“良师”,不仅是那些传授你技能、教授你方法的人,更是那些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给你指引方向,给你及时提醒,给你客观评价的人。所谓“益友”,不仅是那些能陪你一起聊天、一起玩耍让你开心的人,更是那些在你 “妄自菲薄”时给你勇气,在你“自以为是”时泼你冷水,在你成功时与你分享快乐,在你失败时给你加油鼓劲的人。想到他们,我们的内心总是温暖而充满了力量。是他们的陪伴,让这追梦之路更加精彩。在大别山培训期间,我们歌颂着一个又一个英雄,他们有16岁英勇就义的肖国庆,有为革命事业无法给母亲尽孝的许世友,有全家66口为国牺牲的徐海东,等等。在大别山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想到他们,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不值一提;想到他们,我们现在工作的繁忙微不足道,是他们竖起了榜样的丰碑,是他们激励着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
听内心的声音,它告诉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因为梦想,我们扬起云帆勇立司改潮头;因为梦想,我们披荆斩棘为社会正义保驾护航。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繁简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实现正义的程序更加规范;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家事审判改革成效明显,实现正义的路径更加明确;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涉军维权工作亮点纷呈,实现正义的决心更加坚定。
当青春消逝在厚重的案卷中,当容颜衰老在褪色的制服里,扬起的是法院人坚毅的脸庞;眺望的是法院人坚定的目光;不变的是法院人炽热的情怀。十九大的春风将法治中国建设提升至最高点,我们要按照曹更生院长提出的接待好每一个当事人、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的要求,在追梦的路上,行不变初心,仰无愧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