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体生活

观《阳光下的法庭》有感

  发布时间:2018-07-20 15:42:59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人民法院一直坚守的理想信念。《阳光下的法庭》开播,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该剧全景式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取得的巨大进步,展现了以白雪梅为代表的东方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坚守法治信仰、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公正司法的美丽画卷,说这部剧是电视剧,带一些故事性,但作为法院的一名干警,我看这部剧更觉得它是一部巨制的宣传片,宣传正义,宣传法院,宣传法官,更宣传了法律。

    《阳光下的法庭》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青岛东唐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法治题材电视连续剧,从4月8日在央视首播开始,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该剧剧中直面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难点、焦点乃至痛点,以几个典型案件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其中,“清水河污染修复案”中关于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的热点,也是难点,但白雪梅院长在这起案件中超前的审判理念让人叹服,在最终判决时也没有按照常规,而是考虑到执行的实际情况,法官的睿智让被告至诚化工最终服判息诉,也让原告最终能够实现权益。“美国艾瑞克诉中国天健侵权案”,击中知识产权这个经济领域的关键,也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上不断创新的大国实力;同时,白雪梅院长在丈夫涉案的整个过程中,坚持回避,不插手甚至是不过问,即使最后丈夫到法院大闹,她也能够坚持原则底线,尺度把握拿捏的正好。“丛海天诉东方省政府案”,紧紧跟随当下的司法环境,李省长经劝说后最终出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反映出当今行政负责人出庭的益处与实践中遇到的门槛。“张大年强奸杀人案”的纠错重审,令人想起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张氏叔侄案”,释放出人民法院有错必纠的决心和勇气。法院系统推行“员额制”所引发的矛盾以及矛盾的解决,也为该剧增加了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这也是很多法院人最真实的经历。司法改革的困难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甚至于部分法院干警都不能理解,但这是必走之路,建设法治中国,法院必须面对这样一次改革。

    法有规、人有情,一边是铁证严肃的国家律条,一边是人性冷暖的人情道义,白雪梅院长带着东方省高院的法官们以案件说法,让观众了解法治中国的时代主题,也让观众在观剧后学习到法律知识,在人情道义中懂得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懂法、普法不容忽视的含义。很多人不理解法院,不理解执行难,该剧中通过栾坤案的有力执行,告诉观众执行干警付出的辛劳与不易,告诉观众不管多难,法院许下的承诺一定会兑现,判决书不会成为一张白条。也告诉观众法官不仅是审慎推理、犀利分析、统筹规划的裁判者,法官也可以优雅智慧,可以果敢决断,可以是家长里短的救火员,但法官也会在生活的重压下疲惫无奈,法官也会被抹黑和冤枉,法官不仅有专业价值和职业尊严,还有血肉和灵魂。

    《阳光下的法庭》艺术的展现了近年来法院改革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成为一缕建设法治中国的“阳光”,传播公平正义的理念,让“阳光下的法庭”深入民心。

责任编辑:郭向兵    

文章出处:龙安区法院    



关闭窗口

地址:安阳市文峰大道东段中级人民法院   邮编:455000   咨询电话:0372-3163078  
您是第 49019750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