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法院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与审判工作的融合,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审判流程管理的各个节点如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数据资源等,实现了司法行政、审判业务等由传统方式向电子化的转变,有效地在规范司法行为的同时提升了审判质效。
一、 强化流程管理,提升工作质效。
通过建立内网综合办公、办案系统即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得案件的立案、开庭及报结等进行实时录入,系统会根据录入的数据生成相关的统计报表,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效率。
1、立案。当事人到法庭进行立案时,立案人员先进行立案审查,输入案件信息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报送庭长,在庭长审批之后给当事人办理相关立案手续,系统会根据输入的信息自动生成流程管理表格,从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由于立案系统相对于过去的工作方式具有数据的不可更改性,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文书录入。通过对案件的庭审笔录及裁判文书的录入,增强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审务公开。
3、报结。案结审结之后,法庭工作人员根据案件的相关信息进行网上报结,系统会根据录入的数据生成相应的司法统计报表,便于案件信息的查看和核对。
二、 建立监控系统,实现全区域覆盖。
通过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对法庭的全区域进行监控,记录法庭日常工作情况,保障法庭的安全。如在开庭的同时,法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观看庭审现场,对于庭审当事人及旁听人员的过激化动作能做到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保障庭审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出现。
三、 安装电子显示屏幕,强化信息公开。
在法庭办公楼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幕,滚动播放相关审判动态,使得当事人对法庭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对哪些案件已经开庭,哪些案件将要开庭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法庭选取基层纠纷较多的案例如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进行播放,加强法制宣传,提升当地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四、 建立手机短信平台,畅通联系渠道。
法院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通过短信平台备案,使得法庭人员能够及时接收院内的工作信息,保证上情下达的实时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和时间消耗,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该院通过将信息化建设引入法庭工作的各个节点,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强化管理,规范流程,实现法庭工作由传统方式向智能化的转变,提高了工作质效,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